古代一种比较特别的煎饼做法(图) (3)
来源:www.94677.net时间:2013-05-30 17:13:19奇闻指数:编辑: 手机版
《齐民要术》还记有两种特殊口感的饼,一种是细环饼,一种是截饼。环饼又叫“寒具”,截饼又名“蝎子”。二者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吃起来很脆。制做的方法大致相似,关键在和面的环节上。通常以蜂蜜调水,用来和面,也可以煮枣取汁儿,代替蜜汁儿,或者用牛羊奶、牛油羊油等。
其中,专门用牛奶羊奶和面的,称为截饼。据说做好的截饼“入口即碎,脆如凌雪”,它的酥与脆,由此可以想见。
两种饼的具体做法,是烙是烤还是蒸?《齐民要术》中没有说明。寒具在后来的文献中比较常见,又称“馓子”。《太平广记》中提到,东晋的桓玄招待客人的时候,总会摆上一碟寒具做点心。有一次府里来了客人,桓玄拿出自己珍藏的名画和书法,请客人鉴赏。客人刚刚吃过寒具,顾不上洗手,伸手来拿书画,结果在书画上留下油迹,搞得桓玄非常心痛。以后招待客人,桓玄再不肯摆设寒具。
这则轶事透露出,东晋时的寒具应该是油炸的面食,香脆可口,通常做为宴会之外的点心。唐代诗人刘禹锡(一说宋代苏轼)有一首《寒具》诗,能看出一点制作寒具的步骤,其中就有油炸的环节:
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搓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无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
到了宋代,都市中专门有做寒具的店铺,当时也称其为“馓子”,以糯粉和面,用油煎炸而熟,趁热在表面敷以糖、蜜。这种油炸甜面食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长期保存,不会变味变质,可以做为寒食节禁烟火时的食物,通常也在茶馆里卖,做为佐茶的点心。与宋同时代的金国也有一类面食,称为大软脂、小软脂,与寒具相似。
宋代陶谷撰写的《清异录》(有论者认为这是一部明代的伪书)中提到“金陵七妙”,其中就有寒具,有“金陵寒具,嚼着惊动十里人”的说法,有点夸张,突出的是一个“脆”,吃的时候声音有些不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