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4677奇闻网 > 奇闻怪事 > 手机访问:m.94677.net
来源:www.94677.net时间:2013-11-01 11:48:48奇闻指数:编辑: 手机版
“但地球将大为不同。”卡斯廷说。
卡斯廷的模型显示,其余植物将在今后9亿年内灭绝,那时二氧化碳浓度将降至10ppm以下。
拉什比说:“尽管存在那些媒体报道,但我们的主要意图是弄清楚系外行星与地球相比宜居性(寿命)如何。”
正如拉什比及其同事在他们的《天体生物学》论文中指出的那样,太阳系的绕恒星宜居地带—— 大体上定义为轨道“金凤花”区,也就是表面拥有液态水的类地行星所在区域——“在时间或空间上都不是静止不变的”。作者们正确地指出,这种宜居地带与恒星的亮度随时间逐渐增加“成比例”。
但卡斯廷说,宜居地带的内缘“实际上并不容易找到”,因为这取决于云层和相对湿度,而这两点都很难在一维气候模型中计算出来,但无论如何,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急剧降低应该会以差不多相同的预期速度发生。
“因此,我们的生物圈存在期将不会改变,这篇(《天体生物学》)新论文在这个问题上具有误导性。”卡斯廷说。
虽然太阳在至少50亿年内(或者说在太阳变成体积急剧膨胀的红巨星之后很长时间里)都不会吞没地球,但卡斯廷说,关键在于地球在太阳氢燃烧(主星序)阶段结束之前就将不再宜居。
“早在此之前,糟糕的事情就开始发生。”卡斯廷说。
他建议,一个选择是通过在太空中建造阳光防护罩来应对太阳亮度增加给地球带来的问题。
银河系普遍存在的M型红矮星周围的类地行星是否拥有不同的宜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