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4677奇闻网 > 科技探索 > 手机访问:m.94677.net
来源:www.94677.net时间:2013-12-05 11:51:16奇闻指数:编辑: 手机版
“这些中国人,一直以来都代表着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如李白,在19世纪末,英国人巴尔福出版的《远东漫游》里,就将其称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何辉认为,“他们的被‘命名’,也表达了西方世界对我国古今杰出科学家所作贡献的尊敬。”
对外发出更强的科技声音
当然,客观而言,由于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历史沿革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步,在1900多个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中,大部分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获批,各国数量差距很大,美国超过了300个,位列第一。而从申报看,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月球居民”都是由他国科学家申报命名。
令人欣喜的是,2010年,由我国科学家利用绕月探测工程全月面影像数据首次申报的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获得IAU批准,月面上的3个撞击坑用我国著名科学家蔡伦、毕昇和张钰哲的名字来命名,实现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零的突破。
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刘晓群此前曾表示,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能从侧面反映一个国家在月球探测及其科学研究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何辉认为,从对外传播看,这是我国经济科技实力飞跃的体现,“也有助增强我们的科技自信。”近些年来,我国各方面科技快速进步,很多已实实在在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国人的科技自信随之提高,中国对外发出的科技声音也越来越得到更大的重视。
同时,何辉还建议,下一步,不仅要利用我国的科技为中国人扬名,也可以利用我国的科技为其他国家特别是一些缺乏国际话语权的小国的著名科学家扬名,“这是科技自信,也是世界大国风范的体现。”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