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4677奇闻网 > 历史野史 > 手机访问:m.94677.net
来源:www.94677.net时间:2014-06-28 07:45:22奇闻指数:编辑: 手机版
虽然《李传》有部分记述是夸大了,但基于上述数点,陈伯陶关于1826年彗星出现及以后的一系列记载大致上还是可信的。在此事件中,阮元对彗星出现,由“疑有兵”到“备旱”(尽管未采取李明彻的提议),但显然有一个改变的过程,而影响阮元判断和决策的关键人物是李明彻。从现代天文学知识来看,彗星只是太阳系当中的一类天体,由冰块、尘埃等物质所组成,其绕日轨道和周期可以根据天体力学方法推算而得,与人间的兵灾或旱灾并无直接关联。事实上,1826年年初的一颗彗星,正是因为奥地利人比拉(Wilhelm von Biela)首先观测并算出其周期,而被命名为“比拉彗星”的。甄鹏指出,李明彻之所以认为彗星导致旱灾,是来源于《圆天图说》中的相关内容,李氏的“解释沿用了西方的观点”,虽然是错误的,但“解释动机和方法是科学的”(13)。而实际上,李氏《圆天图说》因袭前书而又作小量改动的地方甚多,其解释是否完全承袭了西方的观点,非比较无以得其真相。另外,涉及阮元对彗星态度转变的问题,他最初“疑有兵”的判断的知识来源,也值得讨论。
三、阮元、李明彻各自彗星知识之溯源
(一)对中国传统占书中彗星占词的考察
按有清一代制度,对天文现象进行“占验”是钦天监天文科的主要职责;占验的根据,在康熙、雍正两朝是依《观象玩占》,乾隆、嘉庆以后,则还有《乙巳占》、《天文会通》、《天文正义》以及《晋书》、《隋书》、《宋史》等正史中的天文志。(14)因此,通过考察占书中关于彗星的占验,可以判别阮、李二人对彗星判断的知识来源。另一方面,《观象玩占》和保存了唐以前大量星占术资料的《开元占经》(15),都分别设有“彗星占”节目,胪列出彗星出现在天空中不同位置时的占词。对此,笔者对当中有关预示战争和旱灾的占词条目进行了统计(见表1)。(16)